全部文章

与你一起用心理学解决人生难题。

如何摆脱性欲的困扰?︱心理实用手册

​性是人类天性的正常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感觉有时会以非常有害的方式干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寻找控制性欲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改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和生产力。你可以学会避免使自己产生性冲动的情况。你可以与他人谈论你的担忧,甚至在你觉得性欲对你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时,寻求专业帮助。

图/电影《五十度灰》

 01 寻求即时解决方法

  • 摆脱当前的环境

尝试远离任何你难以控制自己冲动的环境。

例如,如果你在家中感到自己有强迫性手淫的习惯,请尝试快速步行到商店。如果你不能离开当前的环境(例如,如果你在工作),请尝试与其他同事交谈或休息一下。

让某人帮助你保持责任感也可能很有帮助,例如可信赖的朋友甚至是治疗师。

  • 口袋里有一个待办事项清单

写下你今天需要做的所有任务,任务或房子周围的所有事情。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进行强迫行为,请查看你的清单,并分散自己的另一项活动。

如果你认为在强烈的性冲动下不太可能做些有成效的事情,那么请尝试保持轻松的注意力,例如好书或可以解决的难题。

  • 将你的行为推迟到以后

推迟强迫行为会使你在做出承诺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它还可以帮助您忍受不舒服的感觉和困扰。

  • 为自己设定时间目标

尝试告诉自己:“我会在一小时内看色情片”,或者你可以承诺推迟的最大时间。你可能只愿意将行为推迟一分钟。

没关系,请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

在分配的时间到后,你可以选择再次推迟,或者进行自己的行为。但是即使有可能,也选择尽可能推迟。

一段时间后,您可能可以延长旅行时间,而无需进行这种行为。

图/电影《五十度灰》

  • 列出你的行为的所有负面后果

列出与该行为相关的所有风险或负面后果的清单,也可能有助于避免性欲。写下对你的行为采取的所有风险和潜在后果。随时随身携带这份清单,并在遇到性冲动时进行审查。

02 避免触发情况 

  • 找出引发你性欲的诱因

花一些时间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导致你产生性冲动的原因。考虑一下激发刺激,一天中的时间以及你倾向于产生这些敦促的环境。

  • 查看你的行为中是否有任何模式

如果你发现了一种模式,请弄清楚如何通过新的行为或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打破这种循环。例如,你可能会注意到,在晚上和周末,当你不工作且无事可做时,你对性冲动感到不知所措。你可能会决定采取一种新的爱好,以使自己远离性生活。

  • 也许你是被环境中的刺激所触发的

例如,如果你发现自己被电影中热闹的爱情场面所激起,那么最好观看其他种类的非浪漫电影,直到您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冲动为止。

考虑保留有关导致性欲的行为和行为的日记。

日记可以帮助你确定触发器和模式。

图/电影《五十度灰》

  • 避免色情

观看色情内容会激发性欲,因此如果你最好避免观看。

你可能希望在计算机上放置浏览器扩展程序或父母控制,以使其难以访问计算机上的色情内容。你甚至可以让朋友或你的伴侣安装它,而不会通知你密码。

扔掉您可能拥有的所有色情杂志,书籍或电影。

  • 考虑避免手淫

你可能希望避免自慰一段时间,以帮助你控制性冲动。

对于某些人来说,放弃手淫可能比其他人更重要,你可能希望从治疗师那里获得适合自己的建议。

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强迫自己进行手淫,则最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放弃手淫。如果您有色情瘾,这也可能是适当的。

  • 戒酒

酒精会导致你失去控制力,包括性控制。

  • 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你的想法

当你开始对性冲动感到不知所措时,寻找可以用来帮助大脑“改变主题”的心理技巧。

你可以与治疗师讨论处理强迫症的方法。

一些技术可能包括:

通过冥想或正念来清除你的思想。

一开始可能会很困难,请不要放弃!

图/电影《五十度灰》
  • 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任务上

告诉自己一些诸如“这些只是想法, 现在他们不是在帮助我,而是在伤害我。” 然后深呼吸,将注意力转移回当前的活动。

  • 减少压力

有时,当你感到不知所措和压力重重时,强迫症就会蔓延开来。

例如,你可能会在上班迟到的日子里迷恋性行为。尝试更早的唤醒时间或留出更多的通勤时间,以查看你的思维方式是否改变。

列出你所承担的各种职责,并查看可以消除或委派的职责。尝试更聪明,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

  • 让自己忙

保持忙碌有助于你全神贯注并专注于性以外的事情。从事一项新的爱好,或与朋友一起进行社交活动。

  • 将你的性能力引导到一个创意项目中

通过一个人的想象力来处理困难的情绪是一种升华的形式,或者是采取一种“消极的”或不想要的情绪并将其转变为更积极或有用的东西。

图/电影《五十度灰》

  • 寻找一种兴趣,使你远离触发刺激

例如,如果你倾向于独自在家看色情片,请找到一种爱好,该爱好将你带出屋外并与周围的人在一起,这样你就不会处于触发环境。

  • 锻炼

进行体育锻炼是控制和管理各种情感和情绪(包括性行为的冲动)的最健康的方法之一。

定期进行锻炼以消除性能力,或者一旦你开始体验这些感觉,就去最近的公园或健身房。

  • 考虑设定适合的健身目标

例如,你可能决定减肥,在健身房举一些运动或训练比赛或长途自行车。当你不锻炼时,你可以花时间研究如何达到自己的特定健身目标,而不必为性冲动而分心。

03与可以帮助你的其他人交谈 

  • 去看医生

考虑排除可能导致你性欲的任何身体问题。有时,疾病或失调会破坏荷尔蒙,并使您感到性欲亢进。

你的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去找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以便对你的任何情绪障碍进行评估。

例如,强烈的性欲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对你的性欲与医生保持诚实,并表达您的担忧。

医生可以帮助你确定你的行为是否有问题或在正常范围内。

  • 与你的伴侣谈谈你的感受

如果你目前处于恋爱关系,请与伴侣谈谈你的性欲。如果你对自己的恋爱关系不满意,请诚实对待并讨论你们两个人如何努力。

了解你和你的伴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性欲。

你可能想要比伴侣更频繁地做爱。这并不会使你成为错误或正确的人,这只是你的本性。对自己和彼此诚实。

如果你被迫欺骗对方,请与你的对方交谈。

坦白地说,即使这可能是一场艰难的谈话。

与受信任的朋友交谈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可以帮助你对目标负责,在需要发泄时进行倾听,并提供客观的反馈。

图/电影《五十度灰》

04 寻求帮助 

  • 注意性成瘾的警告信号

当你的性冲动开始对你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时,就会考虑性成瘾或强迫性行为。如果你开始对性冲动感到不知所措,请考虑寻找可以帮助你制定治疗计划的咨询师。

需要注意的一些警告标志包括:

  • 花了大量的钱来寻找满足性需求。(例如,购买色情制品,或雇用性工作者)
  • 感觉倾向于进行性行为,但没有从中获得乐趣。
  • 人际关系受到破坏,包括与亲密伴侣的关系。
  • 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 从事可能导致身体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危险性行为(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
  • 大量的时间用于寻找性满足感或与性满足感相关的生产力丧失。
图/电影《五十度灰》
  • 寻求咨询

考虑找一个专门研究性成瘾的咨询师。

不要为寻求专业帮助而感到尴尬或羞愧。只要你不存在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咨询师必须遵守保密法律,并会保护你的隐私。

END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cental.org/zh/how-to-control-sexual-urges/

浏览色情制品,影响性满足或心理健康吗?︱心理实用手册

​最新研究表明,与之前的文献结论相反,浏览黄色网站不会对自我或他人的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01 色情制品对人的影响 

随着网络色情制品oSEM(音频、图片、文字、视频)使用的泛滥,人们对其会影响心理健康的担忧与日俱增。
尽管人们对此越来越感兴趣,但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图/电影《美国派》

一些研究报告说,oSEM的使用和负面结果之间存在关联,如身体满意度下降,性别歧视增加,性满意度下降。
另外一些研究综述了积极的结果,比如提高了性满意度。
为了搞清楚osem的使用和心理健康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Ruth Charig和她的团队通过媒体影响感受性差异模型(DSMM)来探讨这个话题。
“DSMM的核心假设之一是媒体影响是间接的,也就是说,个体的反应状态(比如对媒体的认知评价)调节了媒体曝光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表示。
一个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媒体敏感性的变量是知觉现实主义(Perceived realism)——这里指的是一个人认为oSEM是性行为的真实写照的程度。
因此,作者检验了知觉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潜在的中介的可能性。

02 色情制品的使用对人没有显著关系 

一项在线调查问询了252名异性恋男女使用网络色情的频率。
调查同时评估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性满意度、身体满意度、对两性分别的性别歧视观点
首先,结果显示79%的受访者在过去三个月内使用过oSEM, 85%的受访者在其一生中使用过oSEM。绝大多数(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oSEM中描绘的性行为要么“不现实”,要么“有点不现实”。
图/电影《美国派》
有趣的是,结果显示oSEM的使用与心理健康、性满意度、身体满意度或性别歧视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此外,分析发现,在oSEM使用和任何这些结果之间的关系中,没有证据表明感知现实主义起到中介作用。
正如研究人员所说,“这些结果提供了一些证据,证明规范性使用oSEM的相关性可能并不像一些文献让我们相信的那样普遍或重要。”
“在我们的样本中,尽管假设有联系,但在osom的使用和对自我的重要评价,在性、身体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方面,或对他人的重要评价,在性别歧视观点方面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是,最终的样本没有包括非典型性或性别认同的成年人。研究人员表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包括不同的群体,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结果。
研究人员阐述了调查结果的含意:“通过继续研究oSEM的积极用途和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挑战关注于危害的文化话语,并有潜在可能性促进更健康,更满足的性生活。如果有证据表明这些刺激并非内生/绝对有害,将有更大的空间来探索临床中的潜在功效或辅助用途。”
 
温馨提示:
 

图/电影《美国派》

END
作者/ BETH ELLWOOD
翻译作者/墨辉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psypost.org/2020/09/new-study-suggests-use-of-online-pornography-does-not-affect-sexual-satisfaction-or-mental-well-being-57883

拒绝控制,远离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心理自助手册

精神病是一种反社会人格障碍,其特征是缺乏同理心、无视规则和冲动行为。

如果你无法避免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学会冷静地处理他们。不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因为沮丧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控制你。

如果你感到不安全,就寻求帮助。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01 结束和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关系 

  • 如果你有紧急危险,请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有人威胁要伤害你、伤害他们自己或其他人,立即寻求帮助。认真对待他们的威胁,即使他们过去没有身体暴力。

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都有身体暴力,但是突然的攻击和鲁莽的行为与这种情况有关。威胁自杀可能是一种控制情绪的策略。

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伤害自己的意图和手段,打电话给紧急服务。如果你怀疑他们威胁要自杀来控制你,或者一再威胁要伤害自己,要坚守你的底线。

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行为不负责,也不允许他们控制你。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 你不必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精神病患者是操纵、欺骗和推卸责任的专家。

你的情况与你是否天真或容易成为目标没有任何关系。不要责备自己,要明白他们虐待了你,你对他们的行为不负责任。

要记住的一点是,精神病患者通常一开始看起来很友好,很有风度。他们可能在几周内都很迷人,然后你终于开始注意到危险信号。

假设他们失踪了几天,当你问他们去哪儿时,他们对你大发雷霆,威胁要用暴力,并说这不关你的事。

记住你并不孤单。

一个有心理变态倾向的人会忽视他人的健康,并把他们遇到的每个人都当作一个物体。

提醒自己,你不是第一个被他们虐待的人。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 如果你怀疑你们的关系不健康,相信你的直觉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个人身边如履薄冰,那就听从自己的直觉吧。如果一想到要和他们交流就让你感到恐惧,那么是时候离开了。

你可能犹豫不决,因为当他们友善的时候,你喜欢他们的陪伴。

然而,问问你自己,他们是否只有在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才对你好。假设他们要你开车带他们去某个地方,你说不行。如果他们对你大发雷霆,他们可能只是为了让你得到他们想要的。

记住,你可能不会经历完全的恐惧。如果你觉得这个人似乎总是把责任推到你身上,不断说谎,利用你,突然变得咄咄逼人,或者似乎不关心你的身心健康,相信你的直觉。

  • 学会设定和捍卫个人界限

众所周知,精神病患者会挑战和测试界限,尤其是在他们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当你跨过你们的关系,学会设定界限并捍卫它们。花点时间来整理你的情绪,并设定界限,保护你的情绪不被操纵或否定。例如,你可以完全重新装饰你的家,这样你就不会把你周围的环境和那个操纵你的人联系起来。

你永远有权利说不。

你不需要任何解释,你也没有义务改变主意。一定要设定界限,保护你的身体、情感和未来的经济。

  • 当你们的关系结束时,切断所有联系

对付精神病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和他们以及任何涉及他们的情况分离开来。

断绝关系,然后不要和他们交流。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是结束这段关系对你的情感和身体健康都是最好的。不要看他们的社交媒体资料,抵制打电话或发短信的冲动,不要让自己事后怀疑自己的决定。

如果这个人在情感上、言语上或经济上虐待你,他们就没有资格进入你的生活。分手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要坚强,不要屈服于罪恶感。要意识到你不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抛弃他们;你只是在保护自己。

记住,你不是他们的心理咨询师,你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一个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如果没有专业的帮助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大多数患有这种障碍的人拒绝治疗。

  • 如果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变得暴力,制定一个安全计划。

如果你担心结束关系会导致暴力,可以考虑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分手。如果你和那个人住在一起,请值得信赖的亲戚或朋友帮助你安全逃离这种情况。

记住重要的电话号码,如果可能的话,多准备一部手机。在离开之前,整理好你的重要文件,如果可以安全的话,转账并将你的收入存入一个新的银行账户。安排和朋友或家人住在一起。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 依靠你的支持系统

与某人分手已经够艰难的了,而摆脱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你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帮助你度过难关,所以向他们发泄你的感受,一起度过有质量的时间。

精神变态者的目标是孤立他们的目标,但你所爱的人可以帮助你保持客观,并确认走出困境是正确的事情。

你也可以寻求那些致力于帮助遭受精神或身体虐待的受害者的支持团体。

02 在工作或学校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 

  • 拒绝相信他们的借口和解释

精神变态者撒谎、操纵、编造故事,毫无悔意地得到他们想要的,并逃避指责。

永远不要只看对方所说的表面价值。

想一下这个人为什么要给你讲故事,说长道短,或者给出一个解释。尽可能仔细核实他们的说法。找个朋友或同事,或者在网上快速搜索一下,确认一下你被告知的内容。

当你没有机会再次检查时,听从你的直觉。假设他们告诉你一个同事在你背后说了什么。问问你自己,“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得到了什么,这些信息如何经得起推敲?”他们是把我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还是在试图挑起不必要的冲突?”

  • 如果他们试图奉承你,要保持怀疑

对任何赞美,尤其是夸大其词的赞美,都要半信半疑。

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包括很强的沟通技巧、魅力和机智。通常,表面上表现得愉快是一种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的策略。

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看穿你的魅力和奉承。想想当他们没有利用自己的魅力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问问你自己,“我能给他们什么来,他们为什么要奉承我?”

  • 不要参与权力斗争

明确表示,如果他们试图恐吓或威胁你,你不会与他们打交道。精神变态者需要对他人施加心理和身体上的控制,他们会使用魅力、恐吓、操纵和暴力来维持权力。

和他们争吵会使情况升级,而表现出他们的理解会让他们感到满意。如果你认为你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和老师或辅导员谈谈,如果你在学校的话。

对于与工作相关的问题,把你的担忧告诉你的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你的公司没有人力资源部门,就告诉你的主管。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面对的是一名碍手碍脚的学生,就不要参与他们试图绕过校规的行为。明确他们不凌驾于规则之上,并告知其后果,对公然违纪的行为要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

  • 试着冷静、耐心地与他们交流

如果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尽量保持冷静。

表现出你的沮丧,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控制你。相反,你应该尊重他们,控制你的沮丧情绪,不管他们的行为有多离谱。

例如,如果他们做了错事想把责任推给你,不要大喊:“你在撒谎!”是你干的!”相反,你应该平静地说:“我理解你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涉及到权威人物,比如主管或老师,请保持你的语气理性,并提及能证明你没有错的证据。

  • 如果你的情况让人无法忍受,那就和权威人物谈谈

如果不能和这个人工作或交流,看看能否调到另一个部门。如果有必要,再找一份工作。如果学校的情况变得无法忍受,向老师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

虽然你最好的选择是避开给你带来麻烦的人,但这并不总是可能的。你的工作可能需要你和他们密切合作,或者他们可能会在工作或学校找你。向权威人士寻求帮助、换工作或学校可能有些过激,但如果你是言语、情感或身体虐待的目标,这些措施是必要的。

03 识别精神变态的迹象 

  • 想想这个人是否尊重规则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对规则、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普遍漠视。

精神变态者理解规则或法律的概念,但他们不认为自己受制于社会认为的对与错。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 注意极端的自大或优越感

对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漠视源于一种极端的权利意识。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认为他们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他们几乎为任何行为辩护,只要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不会因为违反法律或操纵他人而感到内疚。

  • 注意那些冲动、不负责任的行为

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如果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就容易做出鲁莽、冒险的行为。

吸毒和酗酒很常见。

精神病患者不太可能仔细考虑一个决定,他们可能会很快给出这样的回答:“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想做。”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只有接受过变态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健康专家和有精神病治疗经验的人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 注意煤气灯效应或情绪操纵的迹象

这些迹象包括你总是在事后批评自己,不断感到需要道歉,总是承担责任,总是为你的朋友或伴侣找借口。你可能会有一种直觉,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或者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对现实的掌控。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煤气灯效应或情绪操控的受害者,向可信赖的爱人或心理健康专家求助可以帮助你重获客观性。

精神变态者操纵情绪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控制他人,因为这让他们感觉良好,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受害者。

  • 在高风险的情况下保持警惕

保持警惕并不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要多疑。

相反,关注线索,听从你的直觉。

如果有人给你不好的感觉,离开这个地方,到一个安全、光线充足的公共区域。在和别人约会之前,让朋友知道你要去哪里。

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你的私人信息,不要借钱给他们或让他们接触你的贵重物品。在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把谎言、失信或疏忽责任视为可能的误解。2次打击后要保持怀疑,3次打击后要切断东西。

图/电影《七个神经病》

要明白,精神病是一种紊乱,而不是一种道德判断。

如果一个人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不可接受的,与他们交往可能是无法忍受的。然而,反社会人格障碍或精神变态并不是“邪恶的”或“坏的”。相反,这些是描述心理健康障碍的心理学术语。

虽然区分心理术语和道德判断很重要,但要始终记住,你不必与虐待过你或虐待过你的人交往。精神健康状况并不一定是某人行为的借口。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程度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但无论如何,你不必忍受被虐待。

​END
作者 / Liana Georgoulis
翻译作者 / Keely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wikihow.com/Protect-Yourself-from-a-Psychopath

如何安慰失恋的闺蜜?|心理自助手册

除了自己经历分手之外,看着自己好朋友在分手后遭受痛苦同样难受。

分手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或许因为背叛而结束,或者不是因为关系有问题而结束,那么分手就会特别艰难。

你不想看到她们处于如此糟糕的状态,但你不确定如何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人对分手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以下是帮助对你重要的人度过这段艰难时光的指南。

着眼于你能做些什么来提供帮助,以及你能说些什么来提供一些安慰…

以及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说。

图/美剧《破产姐妹》

01 朋友分手时要做的6件事 

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朋友度过情绪混乱的阶段。

  • 一直在

分手后,生活像有一个大洞。

大多数人都尽力不让自己与伴侣继续依赖,但不可避免的是,伴侣会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分手会让人感到孤独迷茫没有安全感

所以,作为朋友,你可以试着帮你的朋友减轻一些孤独感。

陪伴她们,这样她就不会花太长时间独自思考,无休止地纠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不要等她找你

如果你和朋友住的很近,那么在分手后的第一时间去商店买她喜欢的食物,然后去找她,如果她明确表示想要一个人呆着,那就尊重她。

她的胃口可能不大,因为有些人在困难时期对食物完全失去了兴趣。

即使她们现在不吃,她们也会在想吃的时候吃,而且他们会很感激你这样做。

图/美剧《破产姐妹》

  • 建议计划

分手后,她很可能不想去任何地方或做任何事,但你仍然可以提出计划,试着鼓励她出去走走。

请她出去,不要让她觉得你这么做只是为了同情她。

邀请她一起参与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寻找你知道她会喜欢的活动。

如果你喜欢做运动,或许可以带上朋友一起。

  • 做好起伏不定的准备

你的朋友正为这段感情而悲伤,而这种悲伤是无法预测的。

她可能在第二天看起来还好,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就会垮掉。

随时准备好去收拾残局,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她已经放下了。

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 计划一次度假

如果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被前任的回忆所包围,那么她可能正需要一次短途旅行。

计划一个即时的城市周边游,或者只是去一个城市或海边一日游。

即使只有一天的时间,与他人保持距离,对你的朋友会很有帮助。

  • 与你的朋友配合

如果你们是一个更大的友谊团体的一员,那么是时候让那个强大的力量投入行动了。

这就是团队合作的作用。

让她保持积极和忙碌。

02 朋友分手时绝对不能做的事情 

尽管你可能认为对她很有帮助,但是有些事绝对不要对你的朋友做。

  • 让她感到窒息

虽然确保她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细想很重要,但也不要完全不让她去想。

陪伴她,但没必要不停地跟他们说分手的事。

你在就足够了。

  • 强迫他们做一些事情

主动提出建议很好,但是不要让她觉得必须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 给她们安排新对象

在你的朋友真正准备好去见一个新对象之前,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她一开始就要求安排,也不要这样做。对她来说,最好是自己去寻找一段关系。

如果你已经为她找到了合适的人选,那就等她真的准备好了再介绍给她。

  • 自认为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你把她的利益放在心上,却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你永远不会理解这段感情的每一个细节。

提出意见很好,但如果她的做法与你的建议完全相反,也不要感到惊讶。

03 你可以对朋友说这些 

除了为她做一些事情,你还可以对你的朋友说一些帮助她从分手中恢复过来的话。

  • 让她知道你一直在

你的朋友需要知道,无论有没有伴侣,她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

向她保证你会支持她。

  • 让她知道你爱她

当然,这不是和伴侣同一种爱,但朋友之间的爱也可以是同样强烈和重要。

让她知道她对你有多重要。

图/美剧《破产姐妹》
  • 提醒她很了不起

她可能迫切需要增强自信和自尊。

告诉她,她有多了不起。提醒她自己的技能和长处。

图/美剧《破产姐妹》

04 绝对不要对她说这些 

当你的朋友分手时,有些事情你不应该做,有些话你也不应该说。

  • 不要指责你的朋友判断力差

她现在感觉很糟糕。

不要告诉她你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们的伴侣,或者你一直对她的伴侣有不好的感觉,或者认为她的眼界太小了。

不要让她因为相信谎言或认为前任会改变而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 不要说如果她复合了你会惋惜的话

如果这段关系因为一些严重的事情而破裂,比如虐待,那么希望你的朋友足够坚强,不会再重蹈覆辙。

但事实是,人们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分手,事情不一定总是那样。

记住,你的朋友可能会和她刚分手的前任重归于好,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别给他们太过恶毒的称呼,或者表露出你讨厌他们。

如果你这样做了,当她们又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会很尴尬。

也可能不会再向你吐露有关她们关系的事。

图/美剧《破产姐妹》
  • 不要说太多

你不可能解决你朋友所有的问题,你只要专注于倾听她所说的话就可以了。

不要主导谈话。

只是听。认真听。

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得出自己的结论。

  • 设身处地为她想想

你有可能会把事情搞砸。

即使你的意图是好的,你也可能会说错话或做错事。

没事的。

你的朋友会原谅你的失礼之处,感激你一直在她身边,你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如果你不确定该做什么或说什么是正确的,花点时间试着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一下。

如果你处在她的位置,你想要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

END
作者/ KATIE UNIACKE
翻译作者/木木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aconsciousrethink.com/10635/help-friend-through-breakup/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心理咨询?︱心理自助手册

​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些误解,觉得只有有心理疾病,或者对当下人生无法承受的人才需要去做心理咨询。
其实不然。
 
今天的文章概述了可能会从与咨询师交谈中受益的原因。
如果你有以下文章列出的一些问题,那么做心理咨询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图/电影《自闭历程》

01 管理你的精神健康 

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挑战,你可能很难平衡你的种种责任。

你可能会有压力,很难管理好所有的感受。并且,你很有可能没有用到最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它们——反而,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引导你的感受,并为你提供管理它们的工具。

  • 你希望去管理压力

生活本身就是充满压力。你无法摆脱你生活中的所有压力。事实上,有些压力对你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你不擅长于管理压力,你可以找人谈谈。压力过大会导致各种问题,比如易怒、脾气暴躁、效率低下和发狂等。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学习健康的压力管理技能,也可以协助你解决问题,从而减轻生活中的一些压力。

  • 你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

焦虑和愤怒等令人不舒服的情绪有时很难控制,尽管你对其中一些情绪处理得很好,但可能有一两种情绪会频繁地发生。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发现对你有效的特定愤怒管理技巧。或者他们可以帮助你练习减轻焦虑的策略,让你爱恢复地更快。不管你在纠结于什么样的情绪,咨询师都可以帮助你制定一个计划,确保你的情绪很好地为你服务。

  • 你正在构建不健康的处理技巧

不管你是因为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还是为了放松心情而喝酒,不健康的应对技巧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问题,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

请记住,几乎任何应对技巧都可能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甚至看书来逃避解决问题,那么这些方式都是不健康的。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找到健康的应对技巧,缓解不舒服情绪的强度,同时帮助你正面应对问题。

02 自我和关系的改善 

  • 你正在努力实现你的目标

从减肥目标到财务目标,有很多事情都在阻挡你的成功。如果你正在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咨询师也许可以帮助你。

心理健康专家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动机问题、完美主义和自我糟践,这些都会使实现目标变得几乎不可能。

图/电影《自闭历程》
  • 你想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有很多原因让你很难管理好你与他人的关系。依恋问题、自卑问题和害怕反抗只是

其中的少数。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发现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并帮助你掌握建立和维持健康关系所需的技能和工具。你们共同合作的范畴可以是从学习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边界关系,到发现为什么你经常破坏你的关系。

  • 你想增强自我意识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做出当下的事情,比如和一个对你很好的伴侣分手,或者在你紧张的时候说些不恰当的话?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发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咨询师也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生活模式,比如你的思维模式或人际关系模式。你也可能会发现一些自我限制的信念在阻碍你的生活,比如认为你不够聪明做到成功。

也许你有一些令人厌恶的沟通模式,或者你很难让别人明白你沟通的意图。咨询师的客观意见可以帮助你退一步,回顾生活中不断重复的模式类型。他们能够提供给你有效的工具,把你从以前无用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03 应对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 你正在进行人生中的转型期

重新开始一份新的工作,搬到一个新的城市,成为父母,或者结束一段关系,这些仅是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重大转变的例子之一,而它们已经能够给你带来相当大的忧虑了。

此时,与那些可能会给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议的人交谈,会让你做出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生活变化。

图/电影《自闭历程》
  • 你想获得父母的支持

为人父母很难。

有时候可能会很可怕。毕竟,你不知道是否给孩子的责任太多还是支持的太少?

如果你在怀疑自己的育儿技能,或者你对孩子的行为是否正常有疑问,可以去咨询心理医生。

心理健康专家可以让你为你和你的孩子做出最好的选择。不管这意味着他们能给你提供养育多动症孩子所需的工具,还是只意味着让你确信自己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来自另一方的一些客观反馈可能有助于确保你抚养的孩子情绪健康,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

图/电影《自闭历程》
  • 你想要帮助处理创伤事件

创伤事件,如濒死体验,并不总是导致人们受到创伤。人们对创伤事件的反应是不同的,有时,他们能够以一种不会发展为障碍的方式来处理它们。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处理创伤事件,不会让你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引导你找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可以帮助你在经验中成长。

04 生产力管理 

  • 你的情绪正在影响你的工作

你对工作不满,有时感到沮丧或焦虑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的情绪阻碍了你在工作中的效率,这可能是一个信号,是时候去找个人聊聊了。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

处理你的情绪,练习新技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咨询师用来帮助你改善情绪的一些策略,这样就不会影响你的工作或学习。

  • 你的情绪状态在影响你的胃口和睡眠

有时候你没有注意到你有压力或者你的情绪不好,但是,你可能会注意到你的食欲或睡眠习惯的改变。

当一些人受到情绪困扰时,他们就会食欲不振。而有些人会以吃得更多来控制自己感觉。

这种现象同样适用于睡眠。在生活不顺的时候,有些人会经历许多失眠的夜晚,而另一些人却是睡得太多。

你可能睡觉的时间没有变化。但你可能会一直感到精疲力尽,因为你的睡眠质量降低了。

医生一旦排除你睡眠或食欲改变的医学原因,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确定是否有情绪变化的原因。

心理治疗对慢性失眠症患者是有益的。认知行为疗法,例如,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帮助人们训练自己,使自己睡得更好。

图/电影《自闭历程》

05 发现你自己 

  • 你已经失去了对曾经喜欢的活动的热情

无论你喜欢园艺,还是在参观古董店中能找到极大的乐趣,对你通常觉得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是一个信号,表示你生命中的的某些东西可能已经丢失了。

当然,你的兴趣来来去去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对你喜欢做的每件事都失去了兴趣,你的漠不关心可能是背后藏着的一个大问题的迹象。

也许你现在有点沮丧了。或者你有点焦虑。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发现为什么你对这些事情失去了兴趣,也可以帮助你了解缺乏乐趣的活动是如何影响你的健康。

总之,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来帮助你感觉更好,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加入更多愉快的活动。

  • 你的社交生活正在备受煎熬

有时缺乏社交生活是焦虑等更大问题的症状,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尽管你的社交日历不需要每周都满满当当,但缺乏社交活动是不健康的。你的人际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你的心理健康。

当然,关系的数量并不总是很重要。有几十个熟人可能没有两个重要朋友来的有帮助。

但是有一些你喜欢并能与之共度时光的人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考虑一下和心理咨询师聊聊吧。

咨询师可能会帮你找到你可以联系的人。他们还可以教你提升社交生活的技能,或者帮助你发现你社交生活痛苦的原因。

也许你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研究表明,比如,缺乏自尊的人倾向于选择那些让他们失望的朋友。因此,咨询师可能会帮助你发现如何在你的身边找到心理更健康的人.

图/电影《自闭历程》

06 挑战消极的想法 

  • 你想去改变不健康的思想模式

每个人有时都会经历认知扭曲。这些都是不真实的想法,但很难理解消除。

或许你总是相信自己做出的灾难性预测,又或许你总是陷入自我怀疑到你是否真的想去做某件事。

或许你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涉及到严厉的自我批评。当你犯错的时候,与其仁慈,不如直呼自己的名字,去说服自己。

你和自己的对话很重要。你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你的感受和表现。

心理健康专家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内心对话。这可能是使你活得最好的关键。

图/电影《自闭历程》
  • 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

有时候,你不一定觉得什么都是“错的”,但你觉得好像你并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快乐。你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可能想找个咨询师谈谈。咨询师可能会帮助你确定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什么缺失,或者是否有一种策略可以帮助你感觉到更好。

有时候,一些简单的调整就可以提高你的生活。你可能会发现你的习惯,心态,生活方式,或者日常生活的一点改变就会给你的幸福水平带来很大的不同。

  • 你怀疑你有精神疾病的症状

这里存在一系列精神疾病和伴随症状。从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到经历无特殊原因的极度恐慌,你很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有些事情对你来说不正常。

有时候,人们因为尴尬而不去寻求帮助。通常,人们不明白他们的症状或者为什么他们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然而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你越早和别人交流,你的症状就会越早得到改善。

记住你是心理治疗的掌控者。你可以决定你在治疗中谈论什么,或者你是否想服用药物治疗。但是了解你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你做出对你最好的决定。

图/电影《自闭历程》

07 找到一个咨询师 

不需要非要等到自己真正“生病”了采取寻求帮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愿意讨论它,这种古老的看待治疗的方式正在优化。

尽早与心理健康专家交谈可以在心理疾病开始前预防精神疾病,也可以帮助你尽力去做到最佳的思考、感受和表现。

如果你决定和某人倾诉,可以先和你的医生谈谈。你的医生可能会帮你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咨询师。

写在最后的建议:

如果你对是否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犹豫不决,那就不妨去试试。与你的家人和朋友之外的人交谈可能在很多方面对你有帮助。

请记住,与心理健康专家交谈并不意味着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简单地作出决定去做一下咨询,这只是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有与他人交谈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毕竟,承认自己的无知是需要能量的。

▲图/电影《自闭历程》
END
作者 / Amy Morin
翻译作者 / Chang
审校/33同学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verywellmind.com/how-to-know-when-it-s-time-to-see-a-therapist-5077040

如何识别你家猫的性格?| 自助手册

​最近的研究表明,猫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冷漠,事实上,它们和主人的关系可能就像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样。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因此,就像孩子的性格会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一样,猫的性格也会受到主人性格的影响。Finka等人(2019)进行了一项研究来检验这种可能性。

研究人员为研究猫的性格追溯了它们主人的性格特征。

01 猫咪的性格与主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Finka等人(2019)重点研究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这五大人格特征。

他们假设,主人的神经质特征可能对猫的表现特别重要,因为这一特征可能会造就“混乱和不稳定的家庭环境”。

研究发现,父母的神经质特质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而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等特质则会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先前的研究也表明,主人的神经质特质可能对猫的影响特别大。

神经质特质并不会减少狗狗与主人互动的时间,但却会对猫造成影响。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Finka等人的研究共有3331名猫主人(92%为女性)参与。参与者是通过社交媒体、宠物猫网站和伦敦兽医办公室的海报招募的。

参与者被要求养猫至少6个月。

参与者完成了五大性格测试,并回答了关于他们的猫的性格、行为、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有多只猫的参与者只根据他们最熟悉的那只猫作答。平均来看,参与者对自己的猫都非常满意(平均满意度= 14.12/15)。只有20%的人报告了他们的猫有被定义为“攻击性、异食癖、弄脏房子、抓家具和寻求注意”的行为问题。

结果显示,猫主人的性格与猫的性格、生活方式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有趣的联系:

  • 开放性

猫主人更具开放性…

⦁ 猫更加友善。

⦁ 猫拥有更少的攻击性(更加温顺)。

⦁ 猫拥有更少的疏离性(更加亲人)。

⦁ 猫更不容易被允许在外面自由游荡(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 养更多的猫。

更友善的猫更可能属于开放、尽责或外向的主人。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 尽责性

猫主人更具尽责性……

⦁ 猫更加友善。

⦁ 猫拥有更少的攻击性(更加温顺)。

⦁ 猫拥有更少的疏离性(更加亲人)。

⦁ 猫更少焦虑/恐惧。

⦁ 养更多的猫。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 外向性

猫主人更具外向性

⦁ 猫更加友善。

⦁ 猫的体重更有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 猫更容易被允许在外面自由游荡。

⦁ 养更少的猫。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 宜人性

猫主人更随和

⦁ 猫拥有更少的攻击性(更加温顺)。

⦁ 猫拥有更少的疏离性(更加亲人)。

⦁ 猫的体重更有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 养更少的猫。

⦁ 和他们的猫在一起时更快乐。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咄咄逼人的猫可能属于神经质的主人,而不是开放、尽责或随和的主人

  • 神经质

猫主人更多表现为神经质

⦁ 猫更加有攻击性。

⦁ 猫更容易焦虑/恐惧。

⦁ 猫更容易有“行为问题”。

⦁ 猫更容易有健康问题。

⦁ 猫更可能患有压力相关疾病。

⦁ 猫更可能超重。

⦁ 猫更不可能被允许在外面自由地游荡。

⦁ 更可能养无血统的(随机繁殖的)猫。

⦁ 养更少的猫。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此外,研究发现,纯种猫比非纯种(随机繁殖的)猫更友好、温顺、亲人、更不容易焦虑/恐惧。他们也更有可能被关在室内,不太可能被允许在外面自由走动。

焦虑的猫更可能属于神经质的主人,而不太可能属于尽责的主人。

总的来说,正如预期的那样,主人的神经质特征预示着猫的健康和行为方面会出现负面的结果,而其他性格特征(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和亲和性)则预示着积极的结果。

研究人员认为,拥有神经质特征的猫主人更可能表现出过度保护、专制或阴晴不定。研究人员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神经质的人更有可能养非纯种的猫,但他们提出,人们可能会在他们的猫身上寻找和他们相似的个性:也许这些人喜欢更有攻击性、焦虑、冷漠和不友善的猫(非纯种猫更常见的特征)。

实际上,过去的研究表明,当猫主人和他们的猫在热情程度上一致时是最幸福的。有趣的是,当养的猫与主人在支配/服从方面态度有异时,主人也会感到最幸福。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目前并没有在对狗的研究发现主人的神经质特性和狗的养育之间的联系,然而,“神经质”程度更高的狗主人更有可能养育出更具有攻击性的狗。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关于室内和室外不同养育方式导致的有趣结果。不被允许在外面自由游荡的猫表现出更多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原因是可能室内猫的主人更能发现和报告这样的疾病,但根据作者的说法,这种解释不太可能,因为室内猫和室外猫在非压力相关的健康结果上没有差异。

也就是说,关于室内与室外养育的研究结果必须谨慎解读,因为大多数试验参与者居住在英国,那里是允许猫在室外活动的(只有26%的试验参与者养的猫只在室内活动)。猫在室内和室外所感受到的压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室外环境(例如,是城市、郊区还是乡村)。

本研究存在一些重要的局限性。

首先,猫往往会掩饰自己的痛苦,所以主人对猫咪健康状况的报告可能不准确。其次,参与者的报告可能会受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影响。

例如,一个神经质的主人可能更容易察觉到猫的健康或行为问题。与此同时,一个有责任心的主人可能更经常带他们的猫去看兽医,从而发现它们的健康问题。这项研究也不能确定(主人的性格特征与猫的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即使主人的报告是准确的,也不知道主人的性格是否会直接影响猫。正如上面提到的,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猫。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的结果与之前关于父母和孩子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特别强调了神经质特质的重要性。

似乎我们的猫的性格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

图/电影《流浪猫鲍勃》
END
作者 / Karen Wu
翻译作者 / 安城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modern-heart/202009/what-cat-s-personality-says-about-their-owner

压力大,不想为爱鼓掌怎么办?|心理自助手册

​从为钱发愁到日常压力如影随形,可能导致性欲低下。繁杂的事务会冲击你的性生活,这可能引起亲密关系问题,从而加剧你的压力。

 
小编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01 压力是如何影响性欲的 

面对压力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便让你做好逃跑或留下来战斗的准备。

这就是所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当你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时,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会快速上升,而非必要的功能,如性欲,会急剧下降。

  • 生理影响

这种反应还会引发激素的释放,比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在高水平时会降低性欲。当压力长期存在,身体需要更高的皮质醇分泌量时,会挪用性激素来填补增量的缺口,进一步降低你的性趣。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 心理影响

除了生理影响,压力还作用于心理层面。

压力会让你拥有一个忙碌、疲惫的大脑,并在你想要或正在做爱时分散你的注意力。它也可以影响你的情绪,导致焦虑和抑郁,从而减少自身的性欲。

  • 生活方式的选择

最后,不受控制的压力会导致不健康的习惯,如吸烟、酗酒和暴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自理和锻炼。这些变化会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妨碍健康的性生活。

如果你的压力反应长期没有转变,它会导致一种叫做慢性压力的状况,在很多方面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包括导致性欲低下。

应对

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保持和谐的性生活是可能的,特别是如果你们都投入时间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

练习压力管理

如果你怀疑生活压力正在压制你的性欲,首先应该考虑的解决方案是全面的压力管理。通过使用有效的放松技巧来扭转压力反应,你可以避免因为慢性压力导致的各种激素紊乱。

尝试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应对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担忧或焦虑,这样它们就不会影响你的性冲动。

可行的一些压力管理技巧包括:

  • 芳香疗法
  • 呼吸练习
  • 引导想象
  • 写日记
  • 冥想
  • 渐进式肌肉放松

擅长压力管理的咨询师也能帮助你,针对私人情况探索应对技巧。

02 检查你的亲密关系 

处理性欲低下的问题时,考虑你和爱人的关系是否健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的压力相比,亲密关系中的压力和冲突可能是导致性欲低下的更有力因素。这对男性和女性都适用。

因为两性都表示,伴侣的满意度会影响自己的性欲,如果一方性致缺缺,可能会导致双方都提不起劲。

疏通亲密关系中的障碍是很重要的。

原因可以有很多,恢复你的性冲动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第一步要确保你对爱人使用的沟通技巧是公平的,支持性的。试着把问题看成是你们共同面对的挑战,而不是把对方视作“敌人”。尝试找到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处理方式。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如果你靠自己很难做到这些,咨询师或婚姻顾问可以帮助你发展更有效的亲密关系技巧,并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 一起锻炼身体

锻炼是消减压力、增强自尊的好方法,自尊继而促进你的性欲。如果你觉得和伴侣单独相处的时间不够,考虑一下结伴锻炼。

一起慢跑或者晚间散步可以让你们感觉更亲密,同时让内啡肽活跃起来。如果你的伴侣愿意尝试瑜伽,一起练习可能会给卧室带来新的活力。寻找一套讲解双人瑜伽的书或视频,或搜索当地可以一起参加的课程。

  • 照顾好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不满意,做爱时很难感觉良好。自我关怀意味着健康的饮食,适量的锻炼,良好的睡眠,练习压力管理,满足自己,享受自我反省。

此外,要努力戒掉吸烟和酗酒等有害习惯(这些会危害你的健康,抑制你的性欲)。花点时间自我关怀,你会建立自信,感觉性感、精力充沛,更值得伴侣的爱。

  • 为对方留点时间

我们中很多人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忙。持续忙碌意味着很少有休息时间,这会耗尽你的精力,让性爱变得毫无吸引力。

一个满满当当的时间表也意味着一个繁忙的头脑——脑海里有太多思绪会使你很难放松和“进入状态”。紧凑的日程安排甚至会让你很难找到时间做爱,或者让它感觉像是你冗长的“任务清单”上的又一项琐事。

如果忙碌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你压力和低性欲的原因,你可以考虑制定亲热的计划。

虽然为性生活排日程似乎不是最浪漫的做法,但你可以发挥创造力,让它令人兴奋。

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调情,把它当成你前戏的一部分,并且尽你所能在中午拿起电话,通过短信或电话让你的伴侣知道你期待着你们的“约炮”。增添一些音乐或香氛可以帮助你们营造放松和浪漫的基调。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03 关注感觉而不是性 

抚触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减压方式,而且不需要包括性交。牵手,花时间多拥抱一下(当你拥抱某人时,会释放出抑制压力的催产素),或者通过夫妻按摩来探索彼此。

抚摸对方是向你的伴侣表达爱意的好方法,而不会因为性爱的期待而增加任何压力。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专注于抚触,而不是性,可以帮助你放松,找到愉悦和亲密,这会激发你对更亲密的渴望,最终水乳交融。

  • 与伴侣沟通

压力和低性欲会影响夫妻关系,所以充分讨论这些很重要。当你和伴侣谈论性欲低下问题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自责或指责伴侣。

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把低性欲作为对方或你的问题,而是一个你们可以共同克服的课题。这需要开诚布公地交流可能造成你们压力的原因,以及性欲低下的生理和情绪表现。想要开始一段健康的对话,可以考虑以下贴士:

  • 让你的伴侣知道你想谈论你们的性生活,并设定一个双方都觉得舒服的时间和中性的地点(比如,不是卧室)。
  • 不要在性爱之后,或者有人很匆忙或分心的时候提出这个话题。
  • 会话前可以做一些冥想或呼吸练习,平静下来。当你有压力的时候,很容易采取防御姿态。
  • 开诚布公,让对方知道你的期望、恐惧、需求和担忧。
  • 给你的伴侣一个机会说说他们的感受。使用积极的倾听技巧,比如复述;尽可能通情达理地来确认伴侣的感受。
  • 通过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确保你们的谈话是对等的。例如:“刚才所说的你有什么感受?”

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交谈。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如果你们的谈话变得过于激烈,可能就是时候结束了。这可能是一个信号:你需要一个中间人,如咨询师或性治疗师来帮助你们处理这个问题。

04 何时考虑治疗 

交流是健康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你和你的伴侣很难谈论压力和性欲低下的问题,心理治疗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任何消极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你的压力,单独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性欲低下的治疗方式有:

单独治疗

个体认知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压力的认知疗法是基于这样一个概念: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压力这么简单,而是我们看待这些事件的方式。你将与一位咨询师一对一地探讨你压力背后的原因,明确并实现更好地管理压力的目标,这样它就不会干扰你的性生活。

夫妻治疗

在婚姻咨询或夫妻治疗中,你和你的伴侣将与咨询师共同工作。联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开放的沟通,识别和解决冲突,加强你们的关系,并更好地了解彼此。

性治疗

性治疗是一种专门针对性问题的谈话治疗。通过性治疗——个体治疗和夫妻治疗中都有提供——你可以学习清楚地表达你的担忧,更好地了解你和你的伴侣的性需求。

注意事项

当你考虑接受咨询时,找一个让你感觉舒服,并擅长你所寻求的疗法的咨询师。认知疗法咨询师可能会鼓励你开始写日记,记录你在性爱前、中、后的情绪感受,或者记录你压力最大的时候,以及什么能(或不能)帮助你放松。

性治疗师可能会让你俩一起做“家庭作业”,比如角色扮演或交流练习。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05 其他原因 

如果你在尝试了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与咨询师一起更好地管理压力之后,仍然处于性欲低下的状态,你可以考虑向医生咨询是否患有会导致丧失性趣的病痛。

有几个潜在的健康问题会让你的性生活失去激情,包括:

  • 慢性疲劳综合症
  • 慢性疼痛
  • 抑郁症
  • 糖尿病
  • 勃起功能障碍
  • 纤维肌痛
  • 荷尔蒙失衡
  • 绝经期和更年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睡眠障碍
  • 甲状腺疾病
  • 阴道干涩
  • 阴道痉挛

如果性欲低下和丧失性趣导致了严重的苦恼,影响了你的夫妻关系或自尊,并不是由于病理或其他精神原因,你可能被诊断为性欲低落障碍(HSDD)(性冷淡)。

精神健康专家使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最新版本中,将HSDD分为两类:女性性欲/兴奋障碍和男性性欲低落障碍。对于任何一种障碍的诊断,症状必须持续至少6个月,并引起巨大的痛苦。

图/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女性性欲/兴奋障碍的症状包括:

  • 对性活动缺乏兴趣
  • 很少或没有性想法或幻想
  • 不主动寻求性活动
  • 无法对性暗示做出反应
  • 无法在性接触中保持兴趣

男性性欲低落障碍的症状包括:

  • 缺乏或没有性活动的欲望
  • 很少或没有性想法或幻想
END
作者 / Elizabeth Scott, MS
翻译作者 / 墨辉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verywellmind.com/how-stress-can-lead-to-low-libido-3145029

媒体如何报道自杀新闻才不对大众有伤害?| 心理自助手册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自杀的新闻,看了新闻下面的一些评论,指责、谩骂、伤心甚至还有羡慕,其实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有些言论其实对他们真的不好,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们准备给媒体工作者的。该如何报道自杀?

该不该放上死者的详细信息?

该不该采访死者家属或身边人?

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文章里都有讲到!希望各位媒体工作者能够详细的了解一下。

01具有伤害性的媒体效应

最早有关媒体对自杀行为产生效应的证据来自十八世纪晚期,当时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甫出版,小说中描述男主角维特为情所困,因而开枪自杀。这部小说与当时欧洲各地泛滥的自杀情况有所牵连。
许多死于自杀的青年使用主角维特的自杀方式,并身穿相似的服装,或是被发现拥有歌德著作的影印版本。
最终,欧洲某些国家将《少年维特的烦恼》列为禁书。
直到一九七零年代Phillips等人出版有关自杀行为仿效的研究证据,在这之前由于媒体报导或因描绘自杀而生的模仿效应,只能算是民间的流言。
图/美剧《黑镜》
Phillips的研究回溯性地比较在数个月之间,那些有自杀事件上头版文章的月份与没有任何文章的月份,其自杀数量的差异。研究为期的二十年内,有三十三个月份自杀事件被放在头版报导,而其中有二十六个月份的自杀数量显著提升。
Schmidtke与Häfner针对一部连续剧上映后的研究也观察到模仿的效应。自从Phillips出版该研究之后,已经有超过一百篇有关自杀行为模仿的研究。整体而言,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强化了证据。
首先,他们使用改良后的研究法,例如Wasserman等人和Stack等人重复验证了Phillips当时研究的结果,并且扩大研究观察的期间、使用更複杂的时间序列回归(time-seriesregression)技术,并且以自杀率而非自杀数量为指标。其次,这些研究检视了不同的媒体。
举例来说,Bollen等人与Stack等人检视了覆盖美国全境电视频道自杀新闻的衝击,发现在相关新闻播映以后自杀率显著上升。进一步而言,即使许多早期的研究大多数都在美国而且仅考量自杀死亡的案例,但晚近的研究扩大至亚洲与欧洲国家,并且纳入自杀企图者。
例如Chen等人, Yip等人和Chen等人发现中国、台湾、香港与南韩的自杀率和自杀企图在名人自杀报导之后皆有所上升。
Etzersdorfer、Voracek和Sonneck的研究针对澳洲的名人自杀发现类似的结果:当越多新闻媒体报导名人自杀事件时,自杀数量便会上升。更多近期的研究则在评估媒体效应之前,对媒体报导内容的特徵加以检视。Pirkis与其同事研究基于内容差异区分出不同贰他们发现重複报导自杀方法以及强化大众的错误认知与后续自杀率的提升有所关联。
图/美剧《黑镜》
值得注意的是,Gould和他的同事发现针对年轻人的模仿更可能被非常显眼的(如:被放在头版或包含图片)、暴露的(如:标题包含「自杀」字词或是特定的自杀方法)、详细的(如:包含逝者的名字、详细的自杀方法或出现自杀遗书)以及报导自杀死亡的(比起报导自杀企图)新闻事件所促发。
媒体与自杀研究领域的系统性回顾研究达成同一个的结论:媒体对自杀的报导会导致后续自杀行为的增加,这些回顾研究也观察到自杀行为增加的机率受到新闻报导出刊后时间因素的影响,通常在三天内达到最高峰,随后两週内逐步下降,但有时候会持续得更久。
自杀行为的上升与醒目的新闻报导数量有关,再配合上重复及高度衝击式的故事报导则与仿效行为有高度的关联。当故事中被描绘的人物与读者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或是当故事中的人物是读者高度关注的名人,这类自杀行为会被强化。
对娱乐产业名人自杀事件的耸动和渲染式的报导,显然与后续大量增长的自杀行为有关。来自不同研究的证据显示,在新闻媒体耸动式报导名人自杀之后的一个月内,每十万人自杀率平均上升0.26,而针对艺人自杀报导所估算的效应更高(每十万人自杀率平均上升达0.64)。
媒体的效应也因阅听者的特徵而有差异,部分族群(年轻族群、抑郁症患者族群或认同自杀死亡者的族群)看来特别地脆弱并且更可能出现自杀意念或仿效自杀行为。而公然地描绘特定的自杀方法通常导致使用该方法自杀的行为增加。

02具媒体扮演保护因子之角色

有些证据表明了媒体有发挥其正面影响力的潜能。
这些证据来自检视是否品质良好的自杀报导可以减少自杀率及自杀企图的研究。Etzersdorfer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发现,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地铁置入媒体报导自杀的指引后,耸动式报导的数量下降,随后,地铁的自杀率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五,而维也纳整体的自杀率下降百分之二十。
重复散布自杀报导指引使得自杀事件的报导品质有所改善,且奥地利全境的自杀率下降,而在那些媒体彼此密切合作的地区其正面的效应更是明显。
来自澳洲、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德国和瑞士的研究皆显示出媒体报导自杀的指引与报导品质有正面的关联。然而,媒体报导指引的效果有赖于成功的施行方法。
关于特定的媒体报导可能有自杀保护效应的进一步证据是由Niederkrotenthaler和他同事所做的研究,他们发现著重于正面因应危机的报导类型与某些地区的媒体报导能够传播至该地区大部分群众的自杀率下降有关。
媒体具有此类保护性潜能的现象,由于莫札特的歌剧〈魔笛〉而被学界称为「帕帕吉诺效应」。从第一篇帕帕吉诺效应的研究之后,其他研究也指出媒体报导中提及有建设性的因应方式并提供自杀防治资讯所产生的正面效应。
总之,回顾媒体与自杀事件的相关文献发现,证据显示媒体对自杀防治工作有伤害性及正向的两面效益。大多数的研究迄今聚焦在负面的效应。
图/美剧《黑镜》

03数字媒体

关于线上自杀相关的描述所造成效应的研究仍非常少,而目前这些研究显示有害的或保护性的效应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那些有自杀想法且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说,数字媒体是个潜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平台,因为网络媒体平台是容易接触且常为年轻族群所使用。
那些属于高风险自杀的人们经常表示当他们在使用社群媒体时比较不会有人际疏离感,也表示有时候网络互动能降低他们的自杀想法,特别是那些与能提供有建设性帮助、积极防止将自杀行为正常化、或避免纵容其发生的言论。
然而,目前需高度关切的现象包括将自杀行为合理化的潜势、自杀照片或自杀工具照片的取得、易引发霸凌及性骚扰的社群交流平台等。另外,网上也有许多推广自杀的网站,内容包含具体描述不同自杀方法、鼓励自杀行为或号召集体自杀。
目前有案例研究显示讯息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习自杀方法的工具之一,而且会促进脆弱个人的自杀行为。

04结论

有许多强力的证据支持耸动式的自杀新闻报导会导致后续自杀行为(自杀死亡或自杀企图)的论点。
这些短时间内增加的自杀行为并不仅仅是种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早期徵兆(如果是这种状况,那自杀死亡率应该会有相对性的下降现象);这些增长的自杀行为在没有媒体不适当报导的时候是不会发生的。
自杀新闻报导潜在的保护效应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关于本手册建议的自杀新闻报导准则也是近来才有证据显示其可带来的正向影响。媒体专业人士应熟习如何谨慎报导自杀新闻,在阅听者「知的权利」与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之间达成平衡。
媒体自杀事件报道快速指引

六要
  • 要提供正确的求助资讯
  • 要教导民众自杀防治的事实及做法,且不散佈迷思
  • 要报导如何因应生活压力、自杀意念及寻求协助的正面新闻
  • 要特别谨慎报导名人的自杀事件
  • 要谨慎访问自杀遗族或友人
  • 要留意媒体专业人士也会受到自杀新闻报导影响
六不
  • 不要将自杀新闻放在头版或明显的位置,且勿过度、重複报导
  • 不要使用耸动化、合理化的描述用语,或将自杀呈现为一个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 不要详述自杀方式的细节
  • 不要提供自杀事件发生的地点
  • 不要使用耸动化的标题
  • 不要刊登照片、影片或社群媒体的连结
05

具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六要

  • 提供正确的求助资讯
在自杀事件报导文末应提供求助资源,例如自杀防治中心、危机求助专线和健康与社福相关专业或自助团体等,该资源建议具备高度可近性、优良服务品质与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等特性,以提供给面临压力或有自杀意念的民众。
另外,务必定期确认报导中被提及的资源地址与联络讯息,以确保其正确性。然而,若在报导中一次提供一长串的潜在资源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有限度的列出求助资源讯息是较好的做法(例如一组电话号码和一个网站)。
教导民众自杀防治的事实及做法,且不散佈迷思大众对于自杀有许多误解。研究显示新闻媒体重複报导这些迷思很可能引发模仿行为。部分研究甚至显示民众在媒体上阅读类似「迷思vs.事实」的故事后,更容易想起迷思。在认识自杀的章节中列出了一些关于自杀常见的迷思与事实。
因此,应以事实为导向进行报导,除了在讨论自杀事件时谨慎求证、正确报导如何预防自杀也是极其重要。例如呼吁具有自杀意念者应寻求帮助,并引导阅听者可以如何接触到该项资源。
报导如何因应生活压力、自杀意念及寻求协助的正面新闻提供因应与面对困境的个人经验,将可帮助同样面临不利情境的民众採取类似的正面因应策略。若故事能够涵盖如何面对困难,并从中得到帮助等题材也会有鼓励的性质。此外,这些故事通常会强调他人採取哪些具体策略,或是如何获取帮助以克服自杀想法。
  • 谨慎报导名人的自杀事件
由于大众对于名人的消息有高度兴趣,名人自杀事件被视为有新闻的价值。然而这样的报导可能引起高脆弱性族群对自杀行为的模仿。褒扬名人的死亡亦可能不经意地暗示我们的社会认可自杀行为,进而诱发他人自杀。
因此,名人自杀的报导应特别留意,尤其不应美化自杀行为或详细描述自杀方法细节。将报导聚焦在名人的生平、他/她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其死亡对他人造成何种负面影响,会比详细报导自杀行为或提供简化的自杀原因更来得合适。另外,在事件原因尚未釐清前,报导名人自杀更应谨慎。
图/美剧《黑镜》
  • 媒体臆测名人
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自杀,可能会是有害的,最佳状况是等待死因调查清楚后再行报导。如前文所述,自杀报导应包含求助资源讯息,提供部分因自杀消息而变得痛苦、甚至出现自杀意念的民众获得帮助的管道。
  • 谨慎访问自杀遗族或友人
教育他人关于自杀的实情时,来自遗族的观点是相当珍贵的资源。然而在新闻媒体报导中蒐集或採访这些资讯时,有几项关键要素需要特别留意。
首先,访谈过度悲伤或处于脆弱情况的遗族时应谨言慎行,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其低潮状态更容易增加自杀风险。再者,与其写出一篇戏剧化的报导,尊重自杀者遗族的隐私更加重要。某些国家甚至会规定记者进行自杀遗族採访报导时需遵守相关伦理规范。
媒体工作者还需要体认到在进行相关资料收集时,可能会获得部分遗族也不知情的自杀或自杀者的相关资讯,这些资料若被公开,对于自杀者遗族可能会产生伤害。另外,报导者也必须注意到,採访遗族可能会使其回想起自杀相关的特定记忆、陈述或行为,使遗族的悲伤蒙上阴影。
图/美剧《黑镜》
在报导并未涉及报导对象近期重大失落的情况下,那些已经准备去面对由自杀导致的失落,且想要对媒体报导故事有所贡献的人们,对于提高大众对自杀实情的觉知、提供给处境类似的他人其他可能的选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然而,必须注意即使受访之遗族的亲人是在很久以前离世,谈论过去自杀相关事件还是可能会引发痛苦的记忆和情绪。即便遗族愿意对媒体谈论自杀者资讯,却可能未意识到公开传播详细私人讯息的潜在后果,因此应事先与对方讨论,并採取保护隐私的措施。如果可以,该报导在公开刊登以前应先供遗族详阅,以便进行最后的修改。
留意媒体专业人士也会受到自杀新闻报导影响当媒体工作者在准备一篇自杀新闻报导时,其内容可能会与人员自身经验产生共鸣。此现象可能会出现在所有的环境中,尤其当该人员与当地的社区有著强大的连结时,情况会更加显著。因此媒体组织有责任与义务确保工作场域中具备必要的支持,像是为媒体工作者安排督导与减压的活动。而个别的媒体工作者觉察到自身受到负面的影响时,应毫不犹豫地寻求帮助。

06具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六不

不要将自杀新闻放在头版或明显的位置,且勿过度、重複报导将自杀新闻放置于明显之处或重複报导,比起较低调的呈现更加容易造成自杀行为的发生。理想上自杀新闻应放置于报纸内页及底部,而非头版或页面顶端。同样地,播报自杀新闻时亦应安排于第二则或是第三则以后,并留意内文的更新及重複报导的情形。
不要使用耸动化、合理化的描述用语,或将自杀呈现为一个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进行自杀报导时应避免使用耸动的用语,例如:报导中指称「自杀率上升」「自杀流行」来得恰当。
图/美剧《黑镜》
在报导自杀相关事件时,尽可能传达出自杀是公共卫生议题的讯息,并识别自杀危险因子,结合自杀防治相关内容,将可教育大众自杀防治的重要性。另外,将自杀合理化或单一归因自杀事件等可能误导大众的语言,也应避免出现在报导中。自杀正常化或简化自杀原因的语言也应该避免。
针对报导的自杀数据部分,若发现统计数据有明显的差异,则应该对之加以验证,因其可能只是反映短期内的浮动而并不具有统计上的稳定性。对「自杀」这个词的不合理使用将会使民众对自杀严重性的敏锐度降低,像是「政治自杀」。
另不应使用「自杀失败」「自杀成功」等字句,因其意味著死亡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可替换成「自杀企图」「自杀身亡」。在英文词语中“committed suicide"具有犯罪的含意,尤其在一些国家将自杀视为犯罪,该用语将为自杀者家属带来污名化的影响,因此使用「自杀身亡」「结束他/她的生命」会较为适切。
  • 不要详述自杀方式的细节
报导中应避免详细描述和讨论自杀方法,因详细的报导自杀细节可能会增加部分较脆弱民众的模仿。例如报导服药过量的自杀事件时,报导内容可能会包含药物品牌/名称、性质、数量、成分及取得方法等细节。
当出现罕见或新颖的自杀方法时也应谨慎,尤其使用罕见方法自杀死亡的事件显然更具有新闻价值,却可能会引发其他人的模仿,尤其新的自杀方式更容易透过骇人听闻的报导手法加速其传递与播放。
图/美剧《黑镜》
  • 不要详述自杀事件发生的地点
有些特定地点可能成为所谓的「自杀胜地」,像是桥樑、高楼、悬崖、火车站或曾发生自杀的路口。媒体工作者应谨慎避免用耸动的语句描述发生自杀之地点,或夸大该地点发生自杀事件之数量。另外,在报导教育场域或弱势群体(如监狱和精神科/医院)之自杀企图时也要留意相同状况。不要使用耸动化的标题。
头条呈现之目的在于能以简短字词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但「自杀」这个词不应出现在标题,也要避免在报导中提供确切自杀方法与地点。
若自杀报导的标题是由非该报导撰写人员所写,双方应保持合作以确保头条撰述是合宜的。不要刊登照片、影片或社群媒体的连结媒体报导自杀新闻时,不应使用自杀现场的相关照片、影片或自杀者相关社群资讯,特别是包含自杀地点或方法的具体细节内容。
此外,使用自杀身亡者照片需要非常小心,应于使用之前获得其家庭成员之明确许可。这些影像不应以光荣化或耸动化的方式呈现自杀行为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与自杀行为有关的图片可能会变相引起高脆弱性族群之自杀行为,例如民众在个人危机期间接收到自杀行为似乎能逃离痛苦的讯息,其採取自杀行动的风险可能就会升高。另外,建议发佈自杀新闻时,其文字与图片的编辑人员之间应彼此协调,以便管理相关的自杀新闻。
最后,死者遗书、生前最后讯息、社交媒体留言和电子邮件都是媒体不应该公佈的内容。

07媒体自杀报道建议

 
为了解媒体从业人员在遵守「六不六要」原则中所遭遇之困境,中心于2016年接连办理两场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焦点座谈会,邀请第一线(社会线、医疗线、生活线)记者到访参与,针对自杀新闻报导标题制造与报导内容,并透过专家与媒体深入讨论「六不六要」实际执行之窒碍难行的部分,后续进行质性分析。
同时,中心亦参考各国文献,并邀集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因地制宜、符合本土报导原则之适用性,订定出「媒体自杀新闻报导指引」,针对编辑与记者制定不同策略,分别提出给编辑之「二不二要」及给记者之「三不三要」原则,极具本土实证应用价值。
【给记者的报导建议:三不三要】
  • 不要描述自杀方法与地点
因为这些细节的资讯可能造成自杀意念者的模仿效应,恐违反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第49条有教唆自杀之嫌。不要耸动化报导因反覆或头版报导(尤其名人自杀)会使民众过度关注已逝者,引发同情与效法,特别注意网络新闻宜据实报导。
不要简化或臆测自杀原因因为单一归因或形容自杀无预警,会误导民众认为自杀无法预防或可以理解,或者造成民众的认同与模仿。要与专家讨论于平面或网络媒体报导自杀事件时,均应联系精神心理卫生专家(如本中心之媒体因应小组)以求可靠资讯。
要避免使用「自杀成功」「自杀流行」等用词所有有关自杀事件的报导中(尤其头条),均应避免使用「自杀成功」「自杀率攀升」等字眼;宜引用正确数据/言论来源。要报导自杀警讯与求助资源请在每则自杀报导中,写上求助专线与专业治疗相关资讯,这对于脆弱的高风险者来说很有帮助。
给编辑的报导建议:二不二要
不将自杀新闻刊于头版因头版/头条都会引发民众关注;头版标题勿出现「自杀」字眼。不刊登逝者个人,遗书及现场照片因为报导已逝者的有关照片(如遗书或相片)会牵动民众情绪导致模仿。
网络勿刊登动画或照片,遇有检举请立刻移除要熟稔自杀报导指引与范例此作法将可发挥媒体力量避免自杀行为要利用报导强调防治方法提供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最新进展及医疗服务资讯;强调自杀率在过去十年有下降地趋势;分享正向故事并提供自杀遗族关怀与希望。

08数字媒体指南

 
比起过去,现代人可以从更多元的媒体管道获得更多的资讯,而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间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多。网络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沟通交流自杀相关资讯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高危险族群来说,自杀的相关讯息也因为网路而更加活跃。
本手册可用在传统及数字媒体中的新闻报导。
但是,在数字媒体上报导自杀及管理潜在的线上自杀讯息有著额外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些挑战,近年来已确立具体的指导方针。在社群媒体上避开与自杀讯息有关的网络连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连结到自杀场景的影片、音档(例如紧急求救电话)或社群媒体都不应该被使用,特别是当自杀方法细节及地点被清楚地呈现时。
此外,媒体需要非常谨慎地使用自杀死亡人士的照片,搜寻引擎也须对关键字进行优化,特别是在编写标题时也需要平衡报导。在传统媒体上,相关自杀数据在刊登之前均需仔细检视,以防止夸张、耸动地报导自杀统计数字。
媒体平台的管理人员也应制定适当的管理政策,藉以处理数字媒体的评论区块中潜在的自杀讯息,例如电子报与数位媒体相关自杀新闻的即时评论区域。
END
编辑 / gorjuss
来源:自杀防治系列36-媒体从业人员自杀防治手册
参考文献:
1. Phillips DP. The influence of suggestion on suicide: substantive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Werther effect. Am Sociol Rev. 1974;39(3):340-54. 2. Schmidtke A, Hafner H. The Werther effect after television films: new evidence for an old hypothesis. Psychol Med. 1988;18(3):665-76. 3. Wasserman IM. Imitation and suicide: a re-examination of the Werther effect. Am Social Rev. 1984;49(3):427-36. 4. Stack S. A re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non-celebrity suicides: a research note.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1990;25(5):269-73. 5. Bollen KA, Phillips DP. Imitative suicides: a nation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Am Sociol Rev. 1982;47(6):802-9. 6. Stack S. The effect of publicized mass murders and murder-suicides on lethal violence, 1968-1980: a research note.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1989;24(4):202-8. 7. Cheng ATA, Hawton K, Lee CTC, Chen THH.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celebrity on suicide r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 J Epidemiol. 2007;36(6):1229-34. 8. Cheng ATA, Hawton K, Chen THH, Yen AMF, Chen CY, Chen LC,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edia coverage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bsequent suicide attempts. J Clin Psychiatry. 2007;68(6):862-6. 9. Yip PSF, Fu KW, Yang KCT, Ip BYT, Chan CLW, Chen EYH et al. The effects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icide rates in Hong Kong. J Affect Disord. 2006;93(1-3):245-52. 10. Chen YY, Yip PS, Chan CH, Fu KW, Chang SS, Lee WJ et al. The impact of a celebrity’s suicide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ethod of suicide in South Korea. Arch Suicide Res. 2014;18(2):221-6. 11. Etzersdorfer E, Voracek M, Sonneck G.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肆、參考文獻 自殺防治系列 36 25 imitational suicides with newspaper distribution.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1;35(2):251. 12. Pirkis JE, Burgess PM, Francis C, Blood RW, Jolley D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reporting of suicide and actual suicide in Australia. Soc Sci Med. 2006;62:2874–86. 13. Gould M., Kleinman MH, Lake AM, Forman J, Basset Midle J. Newspaper coverage of suicide and initiation of suicide clusters in teenagers in the USA, 1988-96: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14;1(1): 34-43. doi: 10.1016/S2215-0366(14)70225-1. 14. Pirkis J, Blood RW. Suicide and the media: (1) Reportage in non-fictional media. Crisis. 2001;22(4):146-54. 15. Stack S. Media impacts on suicide: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293 findings. Soc Sci Q. 2000;81(4):957-72. 16. Stack S. Suicide in the media: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studies based on non-fictional stories.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2005;35(2):121-33. 17. Sisask M, Värnik A. Media roles in suicide pre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2;9(1):123-38. 18. Phillips DP, Carstensen LL. Clustering of teenage suicides after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about suicide. N Engl J Med. 1986;315(11):685-9. 19. Fu KW, Yip PSF. Long-term impact of celebrity suicide on suicidal ideation: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7;61(6):540-6. 20. Hassan R. Effects of newspaper stories on the incidence of suicide in Australia: a research note. Aust N Z J Psychiatry. 1995;29(3):480-3. 21. Niederkrotenthaler T, Voracek M, Herberth A, Till B, Strauss M, Etzersdorfer E et al. Role of media reports in completed and prevented suicide – Werther v. Papageno effects. Br J Psychiatry. 2010;197:234–43. 22. Niederkrotenthaler T, Till B, Voracek M, Dervic K, Kapusta ND, Sonneck G. Copycat-effects after media reports on suicide: a population-based ecologic 26 自殺防治系列 36 study. Soc Sci Med. 2009;69:1085–90. doi: 10.1093/eurpub/ckp034. 23. Stack S. Audience receptiveness, the media, and aged suicide, 1968- 1980. J Aging Stud. 1990;4(2):195-209. 24. Stack S. Celebrities and suicide: a taxonomy and analysis. Am Sociol Rev. 1987;52 (3):401-12. 25. Niederkrotenthaler T, Fu KW, Yip P, Fong DYT, Stack S, Cheng Q, et al. Changes in suicide rates following media reports on celebrity suicides: a meta-analysis.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2;66:1037–42. 26. Cheng ATA, Hawton K, Chen THH, Yen AMF, Chang JC, Chong M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icidal behaviour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epressive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2007;103:69-75. 27. Phillips DP, Carstensen LL. The effect of suicide stories on various demographic groups, 1968-1985.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1988;18(1):100-14. 28. Till B, Strauss M, Sonneck G, Niederkrotenthaler T. 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films with suicidal content: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Br J Psychiatry. 2015;207(1):72-8. doi: 10.1192/bjp.bp.114.152827. 29. Scherr S, Reinemann C. Belief in a Werther effect: third-person effects in the perceptions of suicide risk for other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2011;41(6):624–34. 30. Ashton JR, Donnan S. Suicide by burning: a current epidemic. BMJ. 1979;2(6193):769-70. 31. Ashton JR, Donnan S. Suicide by burning as an epidemic phenomenon: an analysis of 82 deaths and inquests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1978-79. Psychol Med. 1981;11(4):735-9. 32. Veysey MJ, Kamanyire R, Volans GN. Antifreeze poisonings give more insight into copycat behaviour. BMJ. 1999;319(7217):1131. 33. Hawton K, Simkin S, Deeks J, O’Connor S, Keen A, Altman DG et al. Effects of a drug overdose in a television drama on presentations to 自殺防治系列 36 27 hospital for self-poisoning: time series and questionnaire study. BMJ. 1996;318(7189):972-7. 34. Etzersdorfer E, Sonneck G. Preventing suicide by influencing massmedia reporting: the Viennese experience 1980-1996. Arch Suicide Res. 1998;4(1):64-74. 35. Etzersdorfer E, Sonneck G, Nagel Kuess S. Newspaper reports and suicide. N Engl J Med. 1992;327(7):502-3. 36. Sonneck G, Etzersdorfer E, Nagel Kuess S. Imitative suicide on the Viennese subway. Soc Sci Med. 1994;38(3):453-7. 37. Niederkrotenthaler T, Sonneck G.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edia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on suicides in Austria: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analysis.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7;41(5):419-28. 38. Stack S, Niederkrotenthaler T, editors. Media and suicid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theory & policy. Piscataway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7. 39. Tatum PT, Canetto SS, Slater MD. Suicide coverage in U.S. newspapers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media guidelines.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2010;40:525-35. 40. Till B, Tran U, Voracek M, Niederkrotenthaler T. Papageno vs. Werther Effect onl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beneficial and harmful impacts of educative suicide prevention websites. Br J Psychiatry. 2017. Online first: doi: 10.1192/bjp.bp.115.177394 41. Robinson J, Cox G, Bailey E, Hetrick S, Rodrigues M, Fisher S et al. Social media and suicide pre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Early Interv Psychiatry. 2016;10(2):103-21. 42. Daine K, Hawton K, Singaravelu V, Stewart A, Simkin S, Montgomery P. The power of the web: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self-harm and suicide in young people. PLoS One. 2013;30;8(10):e77555. 43. Cheng ATA, Hawton K, Chen CY, Chen LC, Chen THH, Yen AMF, and 28 自殺防治系列 36 Teng PR (2007) The influence of media coverage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bsequent suicide attempts. J. clin. psychiatry. 68,862-866. 44. Cheng ATA, Hawton K, Chen THH. Yen AMF. Chang JC. Chong MY. Liu CY, Lee Y. Teng PR and Chen LC (2007)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icidal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s history of depressive disorder. J. affective disord. 103, 69-75. 45. Cheng ATA, Hawton K, Lee CTC and Chen THH (2007)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s celebrity on suicide r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 j. epidemiol. 36, 1229-1234. 46. Chen Y.Y., Tsai P.C., Chen P.H., Fan C.C, Lun G.C., Andrew T.A. (2009) Effect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singer in Taiwan: the case of Ivy Li. 47. Chen Y.Y., Liao S.F., Temg P.R., Tsai C.W., Fan F.H., Lee W.C., Andrew T.A. (2010) The impact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singer on suicide rates in Taiwan. Stack S. A re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noncelebrity suicides: a research note.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1990;25(5):269-73. 4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Preventing suicide: A resource for media professional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9. 吳佳儀(2014)。從個人面向強化自殺保護因子。自殺通訊網,4,2-5。50. 林宜樟(2007)。自殺新聞報導與青少年自殺傾向研究-以台北地區國高中生為 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51. 徐婉如(2001)。『維特效應-自殺瀰』:報紙自殺新聞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碩 士論文,嘉義縣。52. 張家銘(2010)。尊重孩子的生存權-攜子自殺的因應與防治。自殺防治網通 訊,5(2),2-3。53. 江宜珍、石蕙菱、張芳瑜、李均揚、李明濱、林岱嬋(2015)。2001~2012年台灣 主要報紙頭版報導自殺新聞違反六不六要準則之探討。自殺防治網通訊

一会抑郁,一会暴躁,是躁郁症吗?该怎么办?| 心理自助手册

今天的文章是关于躁郁症的,也许你现在怀疑自己得了躁郁症,或者已经确诊,记住无论你感觉多么沮丧或失控,重要的是要记住,在躁郁症方面,你并非无能为力。除了你从医生或治疗师那里得到的治疗之外,你还可以为自己做很多事情来减轻症状并保持健康。
与躁郁症良好相处需要一定的调整。
 
就像服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或避免醉酒的戒酒者一样,如果你患有躁郁症,为自己做出健康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做这些健康的选择将帮助你控制你的症状,情绪发作最小化,并控制你的生活。
管理躁郁症始于适当的治疗,包括药物和身心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接下来的建议可以帮助你改变你的病程,更好地控制症状,保持健康的时间更长,并从任何情绪发作或复发中迅速恢复。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01 积极参与你的治疗 

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做一个全面而积极的参与者。经常学习关于躁郁症的知识,并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研究这些症状,这样你就能在自己身上发现它们,并研究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了解的越多,就能更好地应对症状并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运用你对躁郁症的了解,与你的医生或治疗师在治疗计划过程中合作。不要害怕表达你的观点或问题。病人和医生之间最有益的关系是合作。你可能会发现,起草一份治疗大纲,列出你和你的医生已经达成一致的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提高治疗效果的诀窍:

  • 要有耐心

不要希望很快可以治好。耐心地对待治疗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 多和治疗师沟通

治疗方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你要和你的医生或治疗师保持密切联系。如果你的病情发生变化或者改变个人需求,要向医生咨询,诚实地说明你的症状和咨询任何药物的副作用。

  • 谨遵医嘱

如果你正在服药,请遵照医嘱。

在没有和你的医生商量之前,不要跳过或改变你的用药剂量。

  • 接受身心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会控制躁郁症的一些症状,而身心治疗可以教给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的技能。身心治疗可以帮助你学会如何处理你的紊乱,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调节情绪,改变思维方式,并改善人际关系。

图/电影《一念无明》

02 观察你的症状和情绪 

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与自己的感觉保持一致。当明显的狂躁或抑郁症状出现时,往往来不及阻止情绪的波动,所以要密切关注你情绪、睡眠模式、精力水平和想法的细微变化。如果你及早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你是能够防止情绪的微小变化演变成全面的躁狂或抑郁的。

了解你的症状诱因和早期预警信号。

识别即将到来的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警告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列出你之前情绪发作的早期症状。并且试着找出过去导致狂躁或抑郁的诱因或外部影响。

常见的诱因包括:

  • 压力
  • 经济困难
  • 与爱人争吵
  • 学校或工作中的问题
  • 季节性变化
  • 缺乏睡眠

复发的常见危险信号或者抑郁的警告信号

  • 你不再自己做饭
  • 你不再和朋友交往
  • 不喜欢别人打扰你
  • 你渴望甜食,比如巧克力
  • 你经常头疼
  • 你不在意他人
  • 你需要在白天打个盹,需要更久的睡眠
图/电影《一念无明》

狂躁症或轻度轻躁的警告信号

  • 你不能集中精神
  • 你发现自己一次读了很多书
  • 你说话比平时快
  • 你感觉很烦躁
  • 你一直都很饿
  • 朋友们总是评论你烦躁的情绪
  • 你比平时精力充沛,所以需要运动

如果你不密切关注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早期预警信号和触发因素就没太大好处。通过定期觉察自己的情绪,你可以确保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不会丢失危险信号。

做一个情绪表是监测你的症状和情绪的一种方法。情绪表是对你的情绪状态和其他症状的日常记录。它还可以包括睡眠时间、体重、服用药物、酒精或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你可以使用你的情绪图表来发现未来麻烦的模式和指标。

  • 制定一个健康工具箱

如果你发现任何狂躁或抑郁的警告信号,迅速采取行动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健康工具箱可以借鉴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健康工具箱包含应对技巧和活动,当你感觉不舒服时,你可以用它们来帮助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

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根据你的情况、症状和偏好特定的。找到一个成功的策略需要实验和时间。然而,许多躁郁症患者已经发现以下工具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保持健康。

  • 与支持你的人交谈
  • 保证充足的8小时睡眠
  • 适当减少你的活动
  • 参加一个互助小组
  • 打电话给你的医生
  • 做些有趣或有创意的事情,或者写日记
  • 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一下
  • 多晒晒太阳
  • 锻炼
  • 向爱人寻求额外的帮助
  • 减少糖、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 增加或减少外界环境中的刺激
图/电影《一念无明》
  • 制定紧急行动计划

尽管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有时你可能会再次陷入全面的躁狂或严重的抑郁症。在你的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机情况下,你的亲人或医生可能不得不负责照顾你。这种时候会让你感到无助和失控,但是有一个适当的危机计划可以让你对自己的处理保持一定程度的责任感。

危机计划通常包括:

  • 你的医生,治疗师和亲密家庭成员的紧急联系名单。
  • 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的清单,包括剂量信息。
  • 你需要别人为你的护理的部分,以及其他健康问题的信息。
  • 治疗偏好,比如你想让谁来照顾你,什么治疗和药物有效或无效,以及谁被授权代表你做决定。

03 面对面交流 

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是保持快乐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通常,只要有个人能够和你面对面地交谈,就能极大地帮助缓解躁郁症,激发你恢复的动力和希望。你求助的人不一定要能够“修复”你,他们只要是好的倾听者就行了。你可以求助的人越多,你就越有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不要孤立自己

对躁郁症的支持始于家庭附近。有可以依靠的人帮助你度过难关是很重要的。孤立和孤独会导致抑郁,所以经常与支持你的朋友和家人接触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也不会让你成为一个负担。

你爱的人自然会关心你,会想要帮助你。为了管理躁郁症,有可以依靠的人帮助你度过难关是很重要的。

  • 加入躁郁症支持小组

这些人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并且他们也很诚实地说出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多和这些人相处会对你很有帮助。你也可以从小组成员分享的经验和建议中获益。

  • 发展新的关系

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支持网络,采取措施发展新的关系,孤立和孤独会使躁郁症恶化。试着去上课,加入教堂或民间团体,志愿服务,或参加社区活动吧。

以下是关于接触和建立关系的小技巧

  • 和某一个人谈谈你的感受
  • 通过志愿活动帮助别人
  • 和朋友一起吃午餐或喝咖啡
  • 定期与爱的人联系
  • 陪某人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或参加一个小聚会
  • 给老朋友打电话或发邮件
  • 和健身伙伴一起散步
  • 每周安排一次晚餐约会
  • 通过上课或参加俱乐部结识新朋友
  • 向咨询师或者治疗师倾诉
图/电影《一念无明》

04 养成积极的日常习惯 

你的睡眠、饮食和锻炼模式等这些生活方式的选择会对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控制你的症状,让抑郁和狂躁远离你。

  • 让你的生活结构化

制定并坚持每天的时间表可以帮助稳定躁郁症的情绪波动。包括固定的时间睡觉、吃饭、社交、锻炼、工作和放松。即使在情绪起伏时,也要保持有规律的活动。

  • 经常锻炼,避免久坐

锻炼对情绪有有益的影响,可以减少你经历的躁郁症的次数。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舞、爬山或打鼓——所有这些活动都能保持双臂和双腿活跃,对治疗抑郁症特别有效。试着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安排至少30分钟的活动。间歇的十分钟和长时间锻炼一样有效。散步对于各种健身水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严格遵守睡眠时间表

睡眠太少会引发躁狂症,所以充足的休息很重要。对一些人来说,即使是失去几个小时也会造成问题。然而,睡得太多也会让你的心情变差。最好的建议是保持一致的睡眠时间表。

以下是关于健康的睡眠习惯

  •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
  • 避免或尽量减少打盹,尤其是当它影响到你晚上的睡眠时
  • 睡前不要看电视或做其他刺激的活动,试着洗个澡,读一本书,或听听轻松的音乐
  • 午饭后少喝咖啡,晚上少喝酒,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睡眠
图/电影《一念无明》

05 把压力降到最低 

压力可以使躁郁症患者的躁狂和抑郁发作,所以控制它是极其重要的。了解自己在家庭、工作或学校的极限。不要承担过多压力,如果你感到不堪重负,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缓解。

  • 学会放松

深呼吸、冥想、瑜伽和想象引导等放松技巧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压力,让你保持平静。每天的放松练习可以改善你的情绪,远离抑郁。

  • 优先考虑休闲时间

随心所欲地去做一件事吧。去看一场有趣的电影,在海滩上散步,听音乐,读一本好书,或者和朋友聊天。因为它们令人有趣而我去做这些事情,这并不是放纵。娱乐是一种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必需品。

  • 诉诸你的感官

通过诉诸你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保持冷静和精力充沛。听听能让你心情好起来的音乐,把花放在你能看到和闻到的地方,按摩你的手和脚,或者喝点热饮。

图/电影《一念无明》

06 注意饮食习惯 

从你吃的食物到你服用的维生素和药物,你放入体内的东西对躁郁症的症状都会有影响——不管是好是坏。

  •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食物和情绪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类食物以帮助你获得最佳情绪需要,同时也要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一日三餐要分开,这样你的血糖就不会降得太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导致情绪崩溃,所以也应该避免。其他影响情绪的食物包括巧克力、咖啡因和加工食品。

  • 多吃有Omega-3脂肪酸的东西

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躁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你可以通过食用冷水鱼类,如鲑鱼、大比目鱼、沙丁鱼、大豆、亚麻籽、菜籽油、南瓜籽和核桃来增加omega-3的摄入量。

Omega-3还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

  • 避免酒精和毒品

可卡因、摇头丸和安非他明等药物会引发狂躁,而酒精和镇静剂会引发抑郁。即使是适度的社交饮酒也会破坏你的情绪平衡。药物的使用也会干扰睡眠,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危险的相互作用。试图用药物和酒精来麻醉你的症状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 服用任何药物时都要小心

某些处方和非处方药可能会给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带来问题。尤其要小心使用抗抑郁药物,因为它会引发躁狂症。其他可能导致躁狂症的药物包括非处方感冒药、食欲抑制剂、咖啡因、皮质类固醇和甲状腺药物。

图/电影《一念无明》
END
作者 / Melinda Smith︱Jeanne Segal︱Robert Segal
翻译作者 / 朱三岁
审校 / 33同学
编辑 / gorjuss
来源: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bipolar-disorder/living-with-bipolar-disorder.htm

如何让自己有幽默感? | 自助手册如何让自己有幽默感? | 自助手册

​做一个有趣的人可不是让你去嘲笑他人,或是不尊重别人。

一个真正有趣的人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幽默,能够带动气氛,让周围的人也一起开心起来。富有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就继续看下去吧。

图/美剧《老友记》

01 开始 

  • 相信自己富有幽默感

幽默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的幽默感都随着个人的世界观与性格也各有不同。

研究表明,小孩子从4个月大时就学会了笑,从幼儿园阶段就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所以,相信自己富有幽默感了——你需要的只是把它表达出来而已!

  • 收集有趣的材料

让你觉得好笑的事情很可能会让别人也觉得好笑——就算他们不觉得好笑也没关系——你总不能妄想取悦全世界的人吧!收集一些让你觉得好笑的材料,比如照片、电视剧、书籍、电影、人和事等,并把这些材料记下来备用。

  • 做有意思的事情,并学会乐于其中

看连环画,逗小孩子玩,时不时地做点傻事。

通过享受这些富有趣味的活动,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图/美剧《老友记》
  • 找到“笑点”

如果你想做一个有趣的人,就要下点功夫。

当你听到有意思的事情时,问问自己,这有意思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的上司穿婴儿服的图片会让我觉得好笑呢,为什么外星人带着牛仔帽抽烟的样子就会让人忍俊不禁呢?”

学会找到笑点,你就能创造以笑点为基础的其他笑话。

  • 学习一下“笑”的原理

笑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我们可以忍住不笑(有时候也未必能成功哦),但是强颜欢笑却难的多了。

幸运的是,笑是很容易传染的(如果别人已经开始笑,那么你发笑的可能性会增加30倍!),所以如果一个人开始笑了,其他人也很有可能笑出来。

最让我们发笑的3件事:相对于别人的优越感、现实结果和期待结果的大相迳庭以及在紧张的状态下得到的忽然的放松。

期待和现实的不同是如何让人发笑的呢:常规总是一天天的上演,非常规的事情则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正是这样的惊喜让我们发笑。

看看喜剧演员Jackie Mason的例子。

他说:“我的祖父总是说”不要光顾着金钱,注意你的健康吧!”于是我开始注意我的健康了——而有人却把我的钱偷走了,这人就是我的祖父!”

这则笑话的好笑之处就在于最终结果和最初期待的大相迳庭。传统观念上,大家认为祖父是慈祥友爱毫无害人之心的。而在这里,祖父却变成了邪恶的狡猾的小偷。

不同的笑话会让不同的人群觉得好笑。有人觉得耸人听闻的事情很好笑,有人则觉得那些讽刺的时评很滑稽。

分类学习各类笑话,来扩大你的“幽默圈”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开直升机、做一个百万富翁或是养一个孩子的感觉是什么,但是大多数人都知道渴望金钱或是深爱某人是什么感觉。所以尽量让你的玩笑变得平易近人,与此同时深入人心。

02 是什么让它这么好笑?

 

  • 误导

这也是之前我们提到的“惊喜”或是“认知分歧”

当现实和期待有所不同时,这样的“分歧”就产生了。与魔术一样,笑话也利用了这个机制,来误导你的想法,从而创造出幽默的元素。

总体来说,这是以认知过程的错误为基础,用言语加以迷惑,颠覆了原有的个人偏见。以上过程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迅速发生,一旦你的大脑处理了这些让人迷惑的信息,你就会理解到这个笑话好笑在哪里。

比如:“当撒谎的人撒谎时会怎么样呢?”答案是——“他们在撒谎。”要理解这个笑话,你需要从双方面进行思考,而我们的大脑会因为无法想到那些未知的答案而被暂时迷惑——从而感到好笑。

图/美剧《老友记》
  • 在无聊严肃的地点开的玩笑往往更有趣

在无聊的地方开玩笑比在有意思的地方开玩笑更加简单——比如在喜剧剧场,你的玩笑可能就显得不是那么好笑。

  • 这也和期待有关系

在无聊的地方,我们不会对幽默有很大的期待;而我们去看喜剧是为了笑而笑。所以比起喜剧剧院,在工作场所讲的笑话更容易让人发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喜剧都是以办公室为背景了——办公室恐怕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地方了吧?我们不觉得办公室是好玩的地方,所以当它好玩的时候,就格外好玩。

  • 趁热打铁

正确的时机有关重要。

如果你瞻前顾后,总是担心自己的笑话好不好笑,就会错过适当的时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曾经好笑的笑话会变得不好笑——因为你的大脑已经默认这是一个笑话了,也就减弱了它所带来的幽默感。

所以要想富有幽默感,先要反应快一点才行。

有时仅仅是一句评论,就会引人爆笑。当人们谈论的话题并不好笑时,你可以稍加评论,让那些没意思的事情听起来有意思。时机在这里就变得至关重要,你不但需要反应快,还要融入其中。

比如说,你的朋友莫名其妙地说:“我们只在头上还有其他暴露在外的部位长了毛发,你不觉得很奇怪么?”他本不期待你的回答,但你可以接过话茬,说:“你这是自己说自己呢吧!”

图/美剧《老友记》
  • 如果错过了时机,那么就别再去开玩笑了

一个幽默的人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错过了时机后还硬要开玩笑。

别着急,只要动动脑子,机会还有很多。

  • 学一些其他的喜剧理论

我们已经说过期待和事实的不同能够产生幽默效果、在无聊的地方更容易制造幽默、幽默的时机等理论。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幽默知识也必不可少:

  • 咬文嚼字

很多幽默都来自于咬文嚼字。

这样的咬文嚼字,有时是有意的,有时则是无意的。

“Freudian slips”,是指一个人不小心说漏了嘴,其内容多和两性有关。

文字游戏多是有意而为,比如说“太久没来看病,结果病来看我了!”或是“人家说不要让青春留白,所以我就把青春抹黑了!”

  • 了解你的听众

来看看你的听众喜欢什么。

当你和一群你不认识的人一起时,先听听他们在聊什么、笑什么。他们是喜欢听相声,还是喜欢看小品?

你越了解一个人,就越容易逗他发笑。

图/美剧《老友记》
 

03 扩大你的知识背景 

扩大你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笑话材料。

在你比较擅长的领域讲笑话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你的工作,你所熟知的17世纪的诗歌,亦或是钓鱼领域的相关轶事等。当然,不管材料如何,也要考虑是否合听众的口味。

不管你有多么熟悉诗歌,你也不能向对诗歌一窍不通的人开相关的玩笑!

  • 扩大你的视野

如果你既能在古典物理学中发现幽默,又能在帕里斯希尔顿身上获得灵感,那就说明你四通八达。把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 学着变聪明

幽默也反映出你的智慧。

你可以在别人没留意的地方找到笑点,就证明了你的过人之处。喜剧演员正是如此,他们在大猩猩的繁殖过程中,或是在神职人员的工作中——在这些看似平常之处找到笑点并将其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 善于观察

广泛的知识面确实能增强你的幽默感,观察力也不可缺少。很多人知识广博,但是却缺少发现幽默的能力。

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幽默,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面。

  • 从有趣的人身上学习进步

经常和有趣的人交谈,从中就能学到很多。

不管他们是喜剧演员、你的父母、你的孩子或是你的老板,和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人打交道是使自己变得有趣的关键。仔细观察是哪一点让他们这么有趣,并找到你欣赏他们的地方。

图/美剧《老友记》

哪怕从你欣赏的每个人身上只收集一点,你也会进步很多。所以试试下面的建议:

  • 和有意思的人交往,从而沾染一点幽默的气息

在一个幽默的环境中,你也会被幽默感染。如果你的笑话对你的朋友来说不太好笑,你可以换一拨人试一试。

  • 看电视剧和电影

有很多美剧和英剧都很好笑。英国人的冷幽默和他们的文化息息相关,而美国人的玩笑则比较家常,通过看电视剧和电影,你不但可以增强幽默感,还能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 观看即兴表演

优秀的喜剧演员都会即兴表演。

你可以去看一场喜剧,学学那些演员是怎么即兴发挥的——你会很开心,还可以学到他们是如何把那些未知的元素转换成笑声的。

  • 尽情地读书吧

化学家之所以成为化学家是因为他们努力学习化学。体育记者之所以是体育记者是因为他们写了很多体育报道。

所以你要是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就要不断学习如何开玩笑。

市面上有很多滑稽的文学作品可供你阅读。在网上查一查,找找你感兴趣的作品。或是直接去书店翻一翻也是不错的主意。

  • 读一些笑话书

记住一些笑话总没坏处。

读一些好的笑话会给你带来灵感,让你开始构想自己的笑话。在读笑话时,尽量分析一下让这则笑话好笑的元素在哪里。

与此同时,也仔细看看那些失败的笑话为什么不好笑。你编写的笑话未必是好笑的笑话,试着从不太了解你的人那里获得一些建议(如果对方是你的朋友,可能就不会把话说的太直)。

04 幽默的好处 

  • 领会幽默的益处

意识到幽默的好处也会帮助提升你的幽默感。幽默会让当事人和听众双方受益。

  • 幽默可以让你变得更精神

人们在笑的时候,要用到肚子上的肌肉,继而会获得一种轻松的感觉。幽默就好像是旅游一样,让我们紧张的神经得以休息。

  • 幽默可以缓和压力和焦虑

在考试和演讲前使用一点幽默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幽默一下,可以缓和尴尬的气氛。

图/美剧《老友记》
  • 笑可以减轻疼痛

多数研究表明笑有一定程度的止痛作用。所以在你去医院探病时,多讲一些笑话,就会让对方好受很多。

  • 幽默有助于学习

如果你是老师,那么幽默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它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让学习的内容变的更易被消化。

  • 幽默可以激发创造力

David M Ogilvy说:“最好的创意都诞生于幽默,所以想法越有趣越好。” 想想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的例子,他生性幽默,哪怕是他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也是如此。

  • 幽默可以削弱恐惧感

你还记得小时候你可能被什么东西吓到了,家长会立刻哄你开心吧?

这正是幽默的作用。所以如果别人有点害怕你,你可以试着和他开开玩笑,让他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从而得到放松。

图/美剧《老友记》
  • 幽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幽默其实是一种有趣的严肃。”

如果你工作认真,又为人有趣,那么大家都会乐于接受你。在工作中学会幽默能减少工作的压力。与此同时,幽默的人也通常更有创意,乐于接受挑战,并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试着做一个有意思的领导者

如果团队领导能够放低姿态,那么整个团队也能跟着放松。所以如果你是团队的领导,可以试着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工作环境。观察一下员工们喜欢什么样的幽默,并通过幽默来打造信任。

  • 考虑用一种创意的有趣的方式去解决难题

把糟糕的情况搞得滑稽可能听起来有点肤浅,但是不失是一种扭转局面的好方式

比如,幽默可以为情绪低沉的团队打气。

在宾夕法尼亚银行曾设置过“最糟糕客户奖”——银行每月组织员工来讲述脾气差的客户的故事,并奖励遭遇最糟糕客户的那个员工。这就使得每个员工更乐意去接待那些脾气差的顾客。这个主意够有创造力了吧!

图/美剧《老友记》

04 集思广益,综合利用 

  • 敢于向他人展现自己的短处

优秀的喜剧家经常会把自己作为靶子加以讽刺,来创造幽默的效果。通过展示自己的短处,可以立即拉进你和他人的距离,让对方也敞开心扉。

George Bernard Shaw总结说:“当你发觉一件事情很好笑时,仔细想想它背后隐藏着什么。” 我们总是花精力去做一个更优秀的人,去掩盖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不好的事实,而幽默则能缓解这样的紧张情绪。

  •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记住人生中那些尴尬的瞬间——你出过的那些馊主意,你试图搞笑却只得到冷笑的时刻,你的执迷不悟和牛脾气等。

  • 做一个谦虚的人

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平易近人,让别人知道你和他们一样是平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是不要太自我贬低,那样看起来就有点可怜了,人们也不会觉得这是幽默的。

  • 设身处地地从听众的角度想一想

Will Rogers说:“只要是不关于自己的,总是好笑的。”想想如果你是对方,你会觉得好笑吗?分清幽默和低俗的不同,不要伤害到他人。

  • 张弛有度

每个自信、圆滑的喜剧家都知道自己在没能引得听众发笑时应该做什么——坦然地原谅自己。

有时候一些笑话听起来没那么有意思,有时候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对别人未必好笑——不要被这些小细节打击到了。

  • 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即使是最好的喜剧演员也不能次次都引得听众发笑。如果你觉得你不在状态,就不要强求!

图/美剧《老友记》

小提示:

不要在别人笑之前就开始笑自己的玩笑。这不但会显得你刻意想要搞笑,还会毁了好笑时机,让别人不想再笑了。

你不想当那些喜剧片的背景笑声吧?

END
作者/ 共同创作 174位撰稿人
编辑 / gorjuss
来源:
https://zh.wikihow.com/%E5%81%9A%E4%B8%80%E4%B8%AA%E5%B9%BD%E9%BB%98%E9%A3%8E%E8%B6%A3%E7%9A%84%E4%BA%BA

隔离期间抑郁情绪加重,该怎么办? | 心理自助手册

​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时期,人们很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 下面这些小贴士可以帮助改善你的情绪,缓解抑郁。 …

别拿生娃当儿戏,做好准备再要孩子!要孩子需哪些心理准备? | 心理自助手册

​了解你的风险因素 了解任何风险因素都很重要,但你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即使你过去从 …

如何应对老公的阴阳怪气?|心理自助手册

当遇到丈夫的被动攻击时,很难解决问题与分歧。识别某人爆发的的愤怒很容易,但却难以识别到被动攻击行为,且当该人拒 …